故乡,若真有能人在“用心”关注我的系列文章,其实已应明白,我在论坛上发表的一系列论文,就过程到内容,实际上是在传授、教授“迄今人类最高级别科学的”一门智慧学问。就此直接点明道理,意在引起故乡能人异士的注意和重视,现在目的是在刻意寻找命中有缘的知交“或同道”好友。
要知道,世上万事万物都可用阴阳学说正解;而一旦违背学说“法则”的阴阳之道,若觉得世上只有阳(或阴)的一仪可以客观存在,天下就因此消失而无法自然存在了。
此话当真?当真!简单道理如:
阴阳只有对立而以一仪+一仪的矛盾对立形式存在,阴阳才能相辅相成同样赖以依存而地道存在。否则“废弃一仪”只存一仪(无论阴或者阳),就是回归《易经》的太极之道,《易经》便因此而再无内容。
道理再回归具体的自然世界,因此无论是以“天(或地)”一统宇宙,结果就自然必然地回复成“无有阴阳之分轻浊之辨的茫茫大同世界”原始宇宙了。
此道此理包罗万象,道理包括具体宇宙和抽象对宇宙知识的一切、全部、所有。请看官千万注意!!!
此即是预期《中华现代易学》论著中计划的“开篇致辞”内容重点之一。
一
言归正传。我记得某部电影(是“渡江侦察记”?)中一个国民党军官的台词:“不是我们无能,是xx太狡猾了”。此说意思换一个立场、角度阐述,则可用“不是xx聪明,实在是我们太愚蠢了”。前一句是台词“明”的意思;后一句是剧作家或编导寓意其中的潜台词意思。
不是吗?若我把这句台词的意思,借题发挥而引用在这里;若还有人对“我”同样(借题发挥而)上纲上线,这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或者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戴上帽子送进大牢还是轻的;连张志新(同志?同志的敌人?同志的敌人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后平反被正名为革命)烈士把命也搭上了。
同样,孔孟之道的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当时历史的批林批孔期间,也作为封建糟粕“反动言论”而大批特批,道理果真如此?实际上抽象意思类同“无为而治”论,其意“要末治人,要末(被)治于人”,是模糊思维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借题发挥”,触类旁通到举一反三(理论知识)有意识应用,合理易变而解决“劳心、劳力”矛盾,同时可用于正解哲学“唯心、唯物”一知半解问题,合理解决的专业根据和结论的理解关键词,是“唯心”对还是“唯物”对的上品专业根据。哲学界若得这种层面的理论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专门教育”,得到东方文化水平和实力的智慧教导和帮助,关于主张和主义问题的争论,早就不应该再“合理”存在了。换句话说:再存在就不合理了。结果如何?
佛家聪明智慧,故用“不好说”一笑了之。
潜台词可否用“与我何干,我看你们如何折腾不好?”解释,显然“我”在这里藏有恶意“故意歪曲”嫌疑。千万别这样理解。我只是站在中正的阴阳不辨立场上,仅仅只是针对“道理”就是论是?而不是“无中生有”无端制造“口业”是非。
作为一个心存正义、真正胸怀天下光明磊落的上品理学家而言,重在“道理”的研究、探讨或教育天下万民,何来一个敏感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偏差问题?
现在我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处理“理学”场合内容、迄今中华民族和人类的一切思维问题,应当涉及、必须涉及“国内、外”所有的敏感问题,目的也是为了整个人类的“大我”而不是某个局限的“小我”。“小我非大我”!
道理用阳一仪正解是“触及所有敏感问题”正是理学实在的意义见证。把所有尖端科学的学术问题,想办法理解而得到解决,就是推动促进人类智慧文化事业的进步与发展,是功而非过。
如数学家陈景润先生,把哥德巴赫猜想的全数学界敏感问题,所有数学家不是有谁不想涉及,而是自知之明而思量没有能力涉及。他代表中华民族“不仅勇气非凡而且胆大包天”,竭尽全力用他出类拔萃的智慧才能和超乎常人的坚强毅力,最后终于把这一举世瞩目的敏感问题成功攻克,自己(个人)被同行们称道为“成功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而荣誉满满;同时还为中华民族挣了光、长了脸。
不是吗?这种有胆量且有能力、有条件触及敏感问题,有可能成功解决敏感问题的上乘人才,实在是多多益善。在所有智慧文化领域,我们中华民族不是太多而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凤毛麟角难得一见。
而阴一仪的角度涉及敏感问题的,包括政治立场和态度方面,不是没有甚至真的不能掉以轻心。但是我们不应该因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把鱼目和珍珠一起看待,人参和毒品混为一谈吧?
作为常识,一个身体健康、头脑发育正常,社会经历足够、社会经验丰富,心理素质良好、文化修养卓越,个性独立而心理承受力强大的成熟之人,对于外界的许多风言风语、冷嘲热讽、恶意挑衅和无意失言等等,根本就不会敏感而直接熟视无睹,轻易抛之脑后了。
以此作为标杆,越往下则不夠成熟的问题越多,对外部的所有阴面信息越敏感(反之对阳面信息却越不敏感),直至到“林妹妹式”多愁善感、所有外部信息都十分敏感的病态式现象出现,足见内心世界十分虚弱而缺乏自信的弱者之类,特点显示已经不是蛛丝马迹而足够成为证据了。上述着重揭示出模糊思维(二个特点)的阴阳对立和统一道理。
即第一、任何一个知识,理解和包括对理解的结论,阳的一仪正面成立了,但这不是知识的惟一内容、理解和解释、结论;而是有阴一仪“潜台词”式的对立面(反义词、反面内容、理解和解释、结论)的必然存在,如此才构成一个完整意义的“知识”和理解。
第二、因此,作为上档“天道.模糊思维”第二重智慧文化天地的知识,其知识的涵盖面大、内容丰富、容量无限,长处善于处理知识的大量、超大量问题。原来是一点一点、现在是一类一类处理,直至以后进入数字化更加抽象的(科学知识)系统“理解而易变成十个等份的”十分法处理,优点、擅长会更加突出,意义会越发大,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反之,一旦文化水平欠夠、理解能力不足,那么短处、缺点的出现和突出,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同样会对应而差距越大,阴阳失调的问题越严重、危害的后果同样越来越大。
这个道理已经得到我们数千年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是我开始要重点提出、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这不仅是本文、同时还是“近期”理学基础科学学问若得初成的第一个理解关键。
总起来说,任何知识“理解对了、掌握了、应用了”,结果就得正面预期的回报;“理解和掌握(到应用)错了”,结果就得反面没有预期到的“反嗜”报应。这就是我在F1文中假说的“恐有拔苗助长”嫌疑道理。
用易文化体系的民间传播类经典术语,就是“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阴阳失调问题;“解药”可见正面引导术语“既要知其然,还要(更要、必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民间教学的结论类系统化说辞,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哲学根本没有这方面(因果关系包括规律)系统理解的基础(正、反二方面阴阳二仪)经历,有限经历基础上的经验类水平和理解能力,也十分低级、落后,乏善可陈,因此成就哲学(专业学问)大器的实力,用一句模糊思维的话概略解说“德不配位”;精准点说“成就智慧学问的水平和能力不夠”,因此勉强借用理应用“德”不配位比喻,“德”泛比智慧的才和能而己。因为未知所以未解;或因为一知半解,所以才致误知烂解,简单道理一针见血。
来自安卓APP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