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2023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现场发布了“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单,余姚上榜“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据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十七届,今年是余姚第14次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
现场,余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体以《丰富幸福内涵 建设幸福城市》为题,向与会人员解读幸福余姚的四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秀丽”。
余姚北濒大潮汹涌的杭州湾,南依苍翠连绵的四明山,百里姚江穿过城市平原,是长三角区域的几何中心,是浙江大湾区建设的龙眼、国家“一带一路”的前沿,内连外通、交通便捷,市区30分钟通勤、宁波30分钟通达、上海杭州45分钟全覆盖。
在这座城市的南部,四明山区风景奇丽、空气清新,区域森林覆盖率高达72%,誉为“中国天然氧吧”“浙东绿肺”。城市当中,古巷纵横,飞虹卧波,恬淡宜人。“春赏枫樱夏有凉,秋赏霜林冬有雪。”“余姚杨梅甲天下”。3月的竹笋,4月的樱桃、6月的杨梅、10月的吊红,余姚一年四季都有舌尖上的美味,有尝不完的名品特产;余姚还是全国闻名的中国榨菜之乡、中国高山云雾茶之乡、中国茭白之乡……
第二个关键词是“气质”。
余姚有厚重的历史底气,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生活在余姚江畔,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昭示了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入选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新发现的井头山遗址,把文明史又往前推了1000年。今年,正值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余姚在国家博物馆专门开辟特展展厅,欢迎各位前往参观,感受余姚文化的历史底气。
余姚也是王阳明的出生地,阳明先生“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指引人们探索至真至善的真谛。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中就有王阳明、黄宗羲2位来自余姚,还有严子陵、虞世南、朱舜水等先贤如群星璀璨,无怪乎余姚乡贤余秋雨发出感叹:“小小姚江所涌流的智慧,甚至不亚于滔滔黄河了。”
有着“浙东小延安”之称的梁弄是余姚血脉中的“红色基因”,以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余姚传承红色基因,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新时代革命老区共富样板区。
第三个关键词是“基底”。
余姚产业发展强劲有力,是浙江省首批“工业强市”、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全市共有制造业企业3万余家、规上企业1573家,境内外上市企业19家。近五年,余姚累计吸引投资超2500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超千家,去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59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第9。
深厚的文化积淀,激发了这片土地“敢为天下先”的自信,余姚不生产1克塑料原料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塑料专业市场,中国机器人峰会永久落户,浙大机器人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先后建成。目前全市已与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往来,去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3亿美元,多次入选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百强”。
2021年余姚人均GDP已突破10万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8万元和4.57万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62。出台最高“5个1000万”人才政策,引才工作在浙江乃至全国走在前列,前不久还获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
第四个关键词是“美好”。
余姚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每年面向人民群众征求并实施十方面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打响“阿拉一起来”社会治理品牌,深化“道德银行”升级版,让“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理念深入人心。
余姚14年心无旁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2017年成功获评浙江省批、宁波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打造“阳明故里”“河姆古渡”“运动四明”品牌,持续推进“四季皆有景、城乡皆可游、举目便成图”的全域旅游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让余姚文化和山水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成为群众播种情怀、耕耘美好的俊美蓝图。
同时,余姚还深入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衡可及、优质共享,稳稳地托起每一个老百姓的幸福梦,被授予“中国城市民生成就大奖”。提出“余山姚水 阳明心城”的城市建设目标,高标准规划建设七大重点片区,未来五年将完成总投资1300亿元的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品质将得到全面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档升级。
当前,余姚正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为引领,奔赴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一张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