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 辽宁秸秆利用率达93.16%
沈阳12月6日电 题:变废为宝 辽宁秸秆利用率达93.16% 记者武江民 大雪时节,辽宁省铁岭...
杭州日报讯 对领导干部下访接访,习近平同志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下访接待群众是考验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大考场,来访群众是考官,信访案件是考题,群众满意是答案。
作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第二次下访接访地,杭州市临安区按照习近平同志下访时的指示精神,坚持在探索研究中不断创新深化,健全完善全链条的下访、接待、破难和全领域的预测、预警、预防“四大常态化机制”,构建了良好的信访生态,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成功创建全国信访“三无县”,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实现全省“无信访积案区”目标。
一份“考卷”,作答19载,临安这个“考生”,始终不曾懈怠。
日前,记者重回天目山下的这个大考场,沿着习近平同志下访时的足迹,探寻临安特色的解题探索与实践。
“考场”的大门一直敞开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探索研究,不断深化这项工作,切实把这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做实、做细、做好。
——摘自2004年9月10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走进夏日的天目高级中学,绿树成荫,一片宁静,师生们正在忙着迎接期末考试。
岁月洗去了19年前新建时的耀眼夺目,但2004年9月9日那一场特殊“大考”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清晰可见。
沿着天目高级中学求新楼的台阶拾级而上,二楼正对楼梯口的那间教室,正是习近平同志当年接访群众的第一接待室。里面的布置与当年一模一样,几张课桌一字排开,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你们看,总书记当年坐的椅子,也和来访群众一模一样,是平时学生坐的硬木椅。”每次走进这间教室,天目高级中学老师蔡伟就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场景之中,感慨万分。
“那一天,校园内外人头攒动。不管是工作人员,还是来访群众,大家都很激动,大清早就赶来了。”原临安市政府办信访科科长雷志良告诉记者,一天下来,221名省、市、县领导干部,在22个接访室,共接待来访群众267批、492人次。
临安奥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詹有耕,就是第一接待室的来访者。他是代表桐千线沿路老百姓去反映情况的。当时,这条路车道窄、流量大,事故频频。“我的老厂区刚好在路边,那些年光是我们厂的人,到路上帮忙抢救,就有十多次。”他说。
在习近平同志的关心下,桐千线于2007年改造完工。詹有耕专门跑到新修好的公路旁拍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至今还挂在他办公室的墙上。
当天,除当场解决或作出定性劝其息访之外,共交办了172批、290人次反映的问题。
临安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莲萍表示,19年来,临安始终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咐,坚持不断深化领导下访接访工作,创新探索“源头有约”接访机制,使“考场”的大门敞得更开,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迎考”。
“考场”,向基层下沉,往一线延伸。临安打造“开门接访、重点约访、下沉走访、初心回访”的下访接访格局,推动上访向下访转变。区四套班子领导每年一次集中到基层下访接访,每季度常态化到联系镇街开展一线接访,各镇街每周安排班子成员下沉村社上门走访接访。
网上“考场”同样敞开大门。临安依托网络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模式,实现群众诉求“马上办、网上办”。目前,该区月均处置网上信访件500余件,群众评价满意率达98%以上。
法治信访,为了公平公正
企业改制一定要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利益,依法保障职工的权利,绝不能以任何名义侵犯职工的权益。
——摘自2004年9月10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2004年,省里新出台了一个规定:凡省级领导下访去基层,必须聘请律师为随行顾问,商量解决涉法信访问题。但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有幸最早参与。”
一晃19年,省律协原副会长唐国华早已记不清,自己究竟参与了多少次领导干部下访活动,“但第一次参加时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2004年9月9日那一天,时任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的唐国华,一大清早就来到省政府大院,坐上大巴前往临安。这是他第一次参与领导下访,他也成为省领导下访首次配备的两名随行律师之一。
上午8时50分,临安锁厂职工李欣、胡乐英等5人来到第一接待室,习近平认真听取他们反映企业改制中发生的劳资纠纷问题,不时在笔记本上作记录。在详细了解有关情况后,习近平说:“企业改制一定要充分考虑广大职工的利益,依法保障职工的权利,绝不能以任何名义侵犯职工的权益。”他要求当地责成企业尽快发放职工基本生活费,尽快归还职工集资款;如果企业进入破产程序,首先必须妥善安排职工的生活出路。
“依法”二字重如千钧。“那次活动以后,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访法治化的步伐,通过积极引导广大群众依法、逐级、有序信访,切实提高广大干部依法做好信访工作的水平,不断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努力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临安区信访局局长钱春雷介绍说。
为此,临安首创“共享法庭”法治驿站。在村社建立“共享法庭”,在矛盾多发领域设置“特设共享法庭”,配备联系法官和律师,为疑难复杂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指导和法律服务。目前,“共享法庭”已在辖区18个镇(街道)、317个村(社区)以及22个矛盾多发的部门落地应用,成功化解疑难信访案件36件,其中群体访8件、历时5年以上信访积案5件。
搭建“矛调中心”民调驿站。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矛调中心,实行一线下沉的综合执法队、派出所、司法所等人员联合入驻,形成“骨干﹢专业﹢社会”三力合一矛盾化解联合体,统筹协调多部门推行“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化解。近3年来,依法调解化解基层矛盾纠纷1.5万余件。
同时,临安还建立了“联席会议”终端驿站。健全完善信访联席会议机制,每月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依法协调处理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疑难复杂信访事项。区联席会议下设19个专项组,每个专项组召集人需针对本领域的信访突出问题,召集多部门调处接待及研究。
群众满意是答题标准
临别时,习近平再三要求临安市和省、杭州市有关部门对这次下访接待的信访件,严格落实责任,及时妥善处理,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实效,真正取信于民。
——摘自2004年9月10日《浙江日报》头版报道
走进村民何金华的家,只见院子被他打理得错落有致,像个小花园。
“现在我的子侄辈都已成家立业,过上好日子,我也可以安心养老,在家弄弄花草了。”说起现在的生活,60岁的何金华喜上眉梢。
命运的改变,同样源于19年前的那场“大考”。当时,何金华的哥嫂意外亡故,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女,生活、上学都成了大问题,而他自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木工,维持家计已很困难。
“一下子多了两个孩子,都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过下去了。”走投无路之下,何金华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走进了第一接待室,“我当时都没弄明白坐在正对面的是省委书记,只觉得这位领导特别和蔼可亲。”
令何金华惊喜的是,回家没几天,第一笔生活费补助和学费补助如约打到了给孩子准备的账户上,侄子侄女上学的问题也解决了,“看着他们开开心心上学的背影,我当时眼泪都掉下来了。”此次接访后,当地根据要求建立完善困难群众帮扶救助机制,及时排查发现、妥善解决类似问题。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19年来,临安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由“信访”向“信任”转变。同时,努力通过信访等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为此,临安建立健全“百案攻坚”常态化破难机制,统筹开展区、镇(街道)和部门领导包案化解疑难信访问题工作,并实行每月滚动排查、每月交办任务、每月办理销号、每月督查通报。领导包案化解后,由区信访联席办会同相关单位推进全区面上同类型案件化解,并对接访对象进行电话或见面回访,确保群众反映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同时,坚持常态化开展“进单元、走基层、进选区、联网格”活动,以“上门问诊”方式畅通群众反映社情民意、矛盾纠纷的渠道,推动“信访”向“建言”转变。
矛盾纠纷能不能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是衡量群众满不满意的一个重要标准。
临安一方面通过层层落实纠纷化解责任,构建“诉求服务在身边、问题处理在基层、矛盾防控在源头、信息预警在萌芽”的信访工作格局;另一方面,创新开展“幸福村社”评比等活动,激发村社干部、网格员主动参与矛盾化解、信访案件处置,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还创新实施“平安天目”常态化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实行所有部门的社会风险数据互联互通一体化,构建完善“预警—派单处置—反馈评估—预警撤销”闭环,确保风险防控的精准精细、可查可控。
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临安这19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孜孜以求,久久为功,才能真正书写出群众满意的“答卷”。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