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亿元!王健林,突发!苏宁易购提出仲裁请求已获受理
万达又有新消息。 10月22日晚,ST易购发布一则仲裁公告,公司作为申请人所提出的仲裁请求已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科创板八条”落地后,科创板发行审核进度明显提速。据上交所官网,海博思创将于10月17日上会审核,距其A股上市更进一步。
招股书显示,海博思创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攻方向是电化学储能系统。报告期内,海博思创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其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1126.05万元跃升至2023年的5.78亿元。
海博思创业绩增长的背后,离不开行业需求的持续爆发。
在全球能源深度绿色转型浪潮中,储能技术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迎来巨大的发展红利。2024年,“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中国物理与化学电源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
风口之下,入局者众,出圈者寡。由于新型储能行业具有多重壁垒,加上随着单体储能电站的电量从百MWh迈向GWh时代,更大容量电芯带来的安全考验等问题依然待解,使得行业准入门槛进一步提高,机构普遍看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的后续表现。
海通证券分析称,随着储能商业化成熟度的提升,技术与品牌壁垒将明显提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长期的增长。头部储能集成企业通过规模化可实现一定的成本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年收入近70亿元,技术创新成增长“引擎”
“海博思创就是几位‘海归博士想创业’。”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曾如此解释公司名称的由来,12年前,他和两位海归硕士、博士一起创立了海博思创。
2021年,伴随着储能政策风起,凭借在BMS领域以及早期客户的积累,主攻储能系统集成的海博思创开启业绩“狂飙”模式。
图片来源:海博思创上会稿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创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38亿元、26.26亿元、69.82亿元以及36.87亿元,前3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88.67%。
在新的市场格局下,2024年上半年,海博思创储能系统收入达36.49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高于阳关电源等同行可比公司。
期间,海博思创的净利润也呈几何式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26.05万元、1.77亿元、5.78亿元和2.82亿元。
在国内储能系统集成领域,海博思创已稳定在第一梯队。据CNESA统计,2021-2023年,海博思创的储能系统出货量牢据国内市场第一、第二位。据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伍德麦肯兹发布的《全球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海博思创2023年全球排名第五位。
海博思创持续增长的背后,既得益于储能市场迅猛发展,也有赖于公司坚持内生式增长,将研发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力。
报告期内,海博思创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593.78万元、9410.02万元、1.78亿元及1.17亿元,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2023年,公司研发技术团队人数超过了员工总数的30%。目前,公司已掌握多项新型储能关键核心技术。
招股书显示,在储能系统的核心组件上,海博思创实现了全链条软硬件自主研发与生产,涵盖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功率转换系统(PCS)、功率协调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EMS)等。
研发成果方面,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取得138项专利(62 项发明专利)及154 项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成果。其中,海博思创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达44 项,远超科创板对拟IPO企业“应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并能够产业化的发明专利7项以上”的硬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深改八条”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上市门槛进一步提升。在当前监管层更加强调对科技型企业精准识别的背景下,海博思创科创板IPO进程的推进,也体现出资本市场对于新能源领域创新企业的认可和支持。
AI大模型融入新型储能,赛道迎来新变局
政策是推动储能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提高电网稳定性、构建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扩大,因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高容量密度等优势,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实现规模化发展,储能单站装机量从MWh走向GWh时代。
在储能产业空前繁荣的当下,随着各路资本蜂拥而至,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与此同时,“更大容量”的储能电站在日常运营中也面临全景监控难、调度场景复杂、系统稳定性弱、安全预警难等多重挑战,对产业链中游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带来更大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新型储能与AI、大数据分析、智慧运营等技术的深度融合,被业内视为“破题思路”。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深化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等领域的应用,实现数字技术赋能绿色转型。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比亚迪CTO孙华军等领军人物均表达了对AI技术的支持。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也看好AI技术对推动储能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价值。据其介绍,海博思创大力推进AI、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的落地应用,运用大储云平台、分布式云平台等全面赋能储能电站的安全运维。
目前,海博思创已形成“硬件+软件+AI大模型”的储能3.0新格局,全面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维护效果。数据显示,海博思创基于百TB大数据训练的储能电站AI模型,能够提升电站整体收益4%,其中运行成本降低2.4%,可用电量性能提升1.6%;同时实现了99.7%的告警预警的精确率,极大降低了电站维护成本。
围绕当前储能行业亟需定制化的电池管理芯片的现实需求,海博思创也加大了自主研发芯片的投入,深挖其“储能+AI”业务发展的护城河。
“从长远来看,储能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不断升级,推动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张剑辉称。
万亿储能市场加速崛起,机构看好行业头部企业
当前,国内储能商业化进程在持续加速,多地出台了明确的装机目标。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发布约2160余项与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策,广东、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储能政策最为集中。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2025年底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86.6GW。
另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GW/99.06GWh,较2023年底增长超40%。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储能行业市场规模仍具备较大增长空间。国家层面及各省份地区陆续发布2024年-2025年储能行业相关建设方案,有助于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持续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海博思创拟借力资本市场加码主业,实现产能提升、技术升级。
此次IPO,海博思创拟在科创板募资7.82元,用于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储能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数字智能化实验室建设项目、营销及售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从现有产能利用情况来看,报告期内,海博思创的产能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11.20%、89.27%、198.11%和148.84%。
海博思创表示,公司通过“年产2GWh储能系统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储能系统生产规模,保证产品供应,并且推动产线升级迭代,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除此之外,海博思创拟投入部分募集资金用于强化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公司将以数智化储能集成技术为核心,全面推动新型储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公司将积极审慎地实施本次募投项目,着力于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保持市场领先地位,促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海博思创表示。
展望中长期,行业普遍预期,国内储能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国信证券发布研报称,2024年三季度国内主网设备陆续进入密集交付期,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上半年国内配电设备招标有望起量,相关企业预计业绩表现强势,且未来至少一年维持增长态势。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也对国内及全球储能市场的发展表达了高度乐观态度。报告指出,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内储能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网招标数据远超此前预期,配储时长显著延长。基于此积极态势,对2024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上调至83.9GWh。
机构亦看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的后续表现。
“储能系统的开发需要积累大量的电芯使用数据,因此对于新进入的厂商而言,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制造经验和项目经验积累。”海通证券分析称,储能是电力稳定运行的保障,随着储能商业化成熟度的提升,技术与品牌壁垒将明显提升,龙头企业有望获得长期的增长。建议关注阳光电源、上能电气、海博思创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