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抓鱼”,妙手“烹鲜”

业务述评:(2015年2月9日~2015年2月15日)

本周分社来稿不少,尤其新开栏目“直击省部级单位民主生活会”“岁末年初探作风”“春运一线”等多为分社记者供稿,头版重点稿件除领导人活动外亦大多是分社活跃的身影。同时,针对网络热点,分社记者也能及时来稿,回应关切,发现新闻“具慧眼”,讲好故事“见功夫”,可谓是“精准抓活鱼,妙手烹美鲜”。

发现新闻,要的是“时时在状态,处处有心人”的敏锐洞察,时效一过,“鱼儿”便不鲜了。本周网络热点话题较多,分社记者都能及时发掘,迅速解读,回应受众关切。2月9日11版《捡到狗头金到底该归谁》(李亚楠),以此前两天网络热炒的新疆青河县牧民捡到“狗头金”的事儿为由头,请专家学者和普通市民发表看法,是对网络众声喧哗的理性剖析,也是一次增强群众法律意识的宣传。

同样,2月13日11版《用五言诗作报告,合适吗》(刘鑫炎),聚焦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治采用“五言诗”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这一热点事件,客观呈现官员、学者等各方观点,引导受众讨论回归理性。

热点问题理性引导,虚假信息及时澄清。2月11日4版《微求证》栏目刊发《“西安古城墙被掏建办公楼”不实》(姜峰、方敏),记者通过走访市文物局、城墙景区管委会等单位,实地展现古城墙现状,同时为城墙利用展示法律依据,确认了属于合理利用复建项目的结论,网络热炒的负面信息得以澄清。

网络热点并非都是“猛虎来了”,巧妙运用,也可以是冬日暖阳,温暖人心。2月13日6版《穿越时空的“廖厂长”》(周立耘),就讲了湖南娄底企业家廖群洪厂长资助大学生“寻梦”的故事,故事从网络红人吴晓波日前备受关注的一篇微博说起,充分利用了网络关注度高的“名人效应”,让一篇看似平淡的人物报道,既有温度,又有热度,传递了正能量。

发现新闻是本领,表达新闻见功夫。“活鱼”到手,还看如何加工。做得好,是美味,不用心,反倒了胃口。本周分社来稿中,就有讲好故事、妙手“烹鲜”的好手。

讲好故事,首先要有故事意识,尤其是那些故事性不强的内容,也要有意识地通过故事巧妙表达。2月9日14版《只为路遇大熊猫的心动》(张文)介绍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记者巧讲故事,倍儿有现场感。如开头:

“起风了,竹林�O�@作响。这里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严冬的静谧和寂寥,笼罩着广袤的林区。只有巡山队员的谈笑声,为这里平添了几分生气。”

让人身临其境。如果简单铺陈,平淡介绍,中规中矩,就会落入俗套。

讲好故事,要真讲,不能套个“故事”的壳儿,空有形式,没有讲故事的效果。社领导提出,现在大家都有讲故事的愿望,但往往故事只是作为一个导语、一个由头,没有贯穿文章的逻辑变化。这样一来,挂着“羊头”,卖的还是“狗肉”。2月10日14版《河北:抓住“灰太狼” 村民“喜洋洋”》(史自强),就是一篇前后呼应、逻辑贯穿始终的好故事。故事从吴老汉家的母羊要生崽儿讲起,说到羊被偷了“老两口一整天吃不下一口饭”“村里人心惶惶”,一直到最后羊找回来,“‘这下又有盼头了。’吴老汉像抱着两个娃一样抱着两只小羊羔。”故事有矛盾冲突,有人物心理变化,围绕人物命运变化的线索讲好了故事。

讲好故事,应直击要害,直面矛盾,把最精彩的内容放在开头,如高手过招,一击必杀。“直击省部级单位民主生活会”本周开栏,首篇《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辣味十足》(王方杰、李增辉)便在编前会上获得了肯定。报道开篇即用直接引语批评省委书记,辣味扑面而来,深具震撼力。一下就让读者感到这是一场不避重就轻、不走过场的民主生活会。

要做到开头精彩,就必须打破观念,敢于亮招,有所取舍,把最“抓人”的内容放到开头。不必拘泥成规,千篇一律,习惯性先讲正面内容,或者是“从头说起,面面俱到”。“抓人”,可以是矛盾聚焦,冲突毕现的震撼;“抓人”,可以是贴近百姓,事关各人生活的问题;“抓人”,还可以是入脑入心,渗入“泪点”的共鸣。

讲好故事,也可以设置悬念,引人阅读。如影视作品中开头刀光剑景,就是不见人物,不知缘由;或是空城无人,蒙面黑影,究竟前往何处?巧妙运用文学手段,创新文章叙事方式,能把故事讲得更引人入胜,抓着心走。

2月9日4版“点赞中国”栏目刊发《一个“阳光下的秘密”》(潘俊强),开头就说“济南铁路局临沂工务段的李锐,很长时间都是同事眼中的‘怪人’”,文章一直讲“怪”,一直卖关子,吸引读者跟着走,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不由让人心头一震,颇有共鸣。

讲好故事,还可以“色香味俱全”,烹调美味。语言、动作、场景、细节,让人如临其境,看得痛快。2月11日3版《一堂生动的中国文化课》(侯露露),大段的场景、语言、动作描写,准确对应人物性格特征,写得惟妙惟肖,如同说书人讲故事,绘声绘色,让读者“根本停不下来”。

春节将近,分社记者正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新春走基层报道当中。兄弟媒体都在“走”,华山论剑,谁能技高一筹?讲好故事,既练好深入采访的“硬功”,又掌握创新方法的“巧劲儿”,自然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如此,请接招。

(费伟伟,人民日报正高二级编辑。曾任《市场报》副总编辑、《中国能源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福建分社社长、地方部副主任;六次获中国新闻奖,获范敬宜新闻教育奖;著有《新闻采写评》《好稿是怎样“修炼”成的》《好稿怎样讲故事》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主编《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人民日报写作课》等新闻业务专著6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杨花漫漫》等散文、游记、通讯集3部。)

(选自《人民日报记者说:典型人物采访与写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责编:耿聪、熊旭)

为您推荐

上海探索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家庭教育

上海探索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家庭教育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当AI技术重塑教育形态,家庭教育既迎来了智能技术打破时空壁垒的机遇,更面临价...

2025-05-20
共筑航天梦

共筑航天梦

  近日,在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航天科普馆,教师在讲解“太阳能飞机”飞行知识,为学生普及航天知识,共筑航天...

2025-05-19
探天目山实验室低空“黑科技”:无人机巡检上“外挂”

探天目山实验室低空“黑科技”:无人机巡检上“外挂”

  中新网杭州5月11日电(鲍梦妮)5月10日至11日,“天目山低空技术成果展”在浙江杭州举行。该展由天目山实验室打造,...

2025-05-13
一所幼儿园背后有何“浙港情谊”?

一所幼儿园背后有何“浙港情谊”?

  据报道宁波5月5日电(林波)在浙江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一座由浙江省爱乡楷模闻儒根祖宅改建的幼儿园正在书写新时代育人...

2025-05-12
什么天气会导致飞船返回舱归期变动?气象专家解读

什么天气会导致飞船返回舱归期变动?气象专家解读

  神舟十九号三名航天员的归期原计划为4月29日,但受天气原因影响,推迟至今天。那么,具体是什么样的天气原因导致了归期的...

2025-05-06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