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主力军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高焕清(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乡村本土人才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体和原生性动力,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与深厚的反哺情怀,熟悉家乡的环境、历史、风俗、文化,了解家乡的现实基础与发展需求,更能探索出适合家乡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加强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扎根地方、依靠地方、融入地方,其价值定位、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生来源、就业面向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具备涉农人才培养、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服务、农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天然条件,在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方面有着突出优势。

高职院校是培养乡村本土人才主力军

  多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乡村劳动力大规模外出就业,回流家乡的意愿较低,导致乡村本土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不足。而留守家乡的本土人才年龄普遍偏高,大多集中在第一产业的种植养殖业,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素质农民及从事第二、三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偏少,具有较高乡村治理能力的基层组织管理人才更加稀缺。为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乡村本土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切实适应乡村本土人才的多样性、实用性、成长性需求,提高乡村本土人才队伍建设效能。

  适应乡村本土人才多样性的需求,着力解决“招得来”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所在区域的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研究,评估乡村人才供求总量和结构,研判乡村人才供求缺口,研制形成本土化的乡村人才职业分类体系、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技能谱系,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乡村本土人才培育规划。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重新规划乡村本土人才培育的专业框架,通过开办新兴涉农专业和传统涉农专业数字化改造,组建乡村经济与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与社会服务等专业集群,促进专业群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农村工作无缝对接。推行“半农半读、农学交替”在乡农民学历教育模式,扩大本地农民学历教育招生规模,吸纳更多具有乡村情怀、立志扎根农村的本地户籍往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高素质农民、留守妇女等报考,促进乡村本土人才转型升级。推动“公费职业农民”培养制度的落实,与地方政府(市、县、镇)及涉农企业联合招生,实施“农村基层人才定向培养项目”,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模式,吸引本地户籍应届高中毕业生报考,培养当前紧缺的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

  充分整合学校现有资源优势,着力解决“育得好”问题。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政、校、村、企、院“五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共建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实践共同体。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培养对象,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分类培养、精准培养。如针对统招生源的定向培养、委托培养,采用“政校协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社招生源的学历教育,施行“淡学旺工、学做交替,弹性学制、分段实施”教学模式。针对在乡农民的职业教育,探索“短期技能培训→长期社区培训→非全日制学历教育”转化机制,推进职业培训与成人学历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底层共享、中层融通、顶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现代农业技术、农村实际案例、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等开发为课程资源、培训包、工作手册式教材。聘请地方涉农企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田秀才”充实师资队伍,组建熟悉农业农村工作的结构化教师团队,开展模块化课程教学。联合地方农业龙头企业、乡村种养大户、农村基层治理示范点等,建设校外教学培训点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行走课堂”“乡村课堂”。

  重视乡村本土人才成长需求,着力解决“留得住”问题。高职院校需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思政教育,将耕读教育贯穿于乡村本土人才培养各环节,开展“乡土名匠”“乡土名师”宣传与推介活动,讲好农耕农科故事,厚植反哺家乡的情怀,提振从事农业的信心,激发投身兴农的热情。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和培训回炉机制,支持乡村本土人才经常回校“充电”。充分考虑乡村职业分类的差异性、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多种因素,基于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术,开发微视频、MOOC等不同类型的农业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发挥手机“新农具”优势,力争实现资源内容体系化、资源主题多样化、资源类型多元化、技术支持先进化,为乡村本土人才终身学习提供支持与保障。发挥高职院校人力与智力优势,组建专业指导与咨询团队,为乡村本土人才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创业孵化、项目申报等服务。牵头搭建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汇聚本地校友资源组建乡村产业联盟,共同谋划地方农业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区域内农业产业优质生态建设,拓展乡村本土人才成长与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本土人才留乡干事创业。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12日 14版)

阅读剩余全文()

为您推荐

新春走基层丨浓情年味闹北京 不一样的仪式感

新春走基层丨浓情年味闹北京 不一样的仪式感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记者 魏金金)随着岁末年初的脚步渐近,北京的年味也愈发浓郁,各大文博场所和文娱场所纷纷推出...

2025-01-07
美团试点“跑单12小时强制下线”,专家:反内卷信号作用强烈

美团试点“跑单12小时强制下线”,专家:反内卷信号作用强烈

  12月20日,美团披露防疲劳机制试点运行数据:连续跑单触发休息条款的骑手仅占0.18%,99.82%的正...

2025-01-05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官网消息,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经核算,2023年全国旅...

2025-01-04
前11月9成QDII正收益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涨34%

前11月9成QDII正收益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涨34%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 李荣) 今年前11月,全市场576只(...

2024-12-09
全球首发!信然柴油空压机首个中国本土研发,出口欧洲芬兰共和国

全球首发!信然柴油空压机首个中国本土研发,出口欧洲芬兰共和国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上,信然集团压缩机公司的展台精彩纷呈,全球首发的中国研发和生产的XR-108...

2024-12-07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