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4亿元!王健林,突发!苏宁易购提出仲裁请求已获受理
万达又有新消息。 10月22日晚,ST易购发布一则仲裁公告,公司作为申请人所提出的仲裁请求已获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
以古为鉴、古为今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全国体量最大的省级公共文化集聚群,位于钱塘江畔的之江文化中心,历经十年精心打磨,于今年8月陆续对公众开放。
十年磨一剑,文化航母究竟如何炼成?里面又藏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国宝故事?大型融媒新闻行动《追光》,从博物馆的一束光开始说起。
记者 李 婷:上图书馆阅读中外名著,进博物馆感受国宝传奇,去非遗馆领略巧夺天工,进文学馆对话名人大家。现在来到之江文化中心,可以一站式享受这些文化大餐,不管是馆内馆外、还是地上地下,都蕴含着浙江的人文山水韵味。
曹跃进,之江文化中心总设计师,过去四年多一直驻守在工地,一柱一梁、一砖一瓦,他都带领团队精心打磨,为了外立面的这一抹青灰色,曹跃进跑了不下40趟。
之江文化中心总设计师 曹跃进:像我们国画宣纸一样质感,实际上就一种视觉美的感受。2005年习总书记当时看西湖博物馆的时候,就是“浓抹自然、淡妆建筑”,这种理念支持着我们,整个设计都是要朝这八个字方向努力。
放眼之江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地上不设围墙,地下馆馆相通,是目前全国体量最大的文化综合体。文化航母从何而来?潘瑜全程参与了立项规划,她清楚记得,2010年初,浙江的省级文化场馆只有5座,规模不大,散落各地,远不能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省发规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首席专家 潘 瑜:当时有省级的图书馆、博物馆,但是相对经济发展来说它已经是比较偏小了,周边也没有拓展的空间,所以省委省政府决定要建设一个这样的文化综合体。
这个文化空间要建多大?设置哪些功能?如何充分展示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了寻找答案,潘瑜和团队辗转北京、天津、广州多地考察,最远还去法国“取经”,历时三年调研,光选址就有三处。
省发规院社会发展研究所首席专家 潘 瑜:文化元素的原因,确定在这里选址落地。周边有音乐学院,还有美院的象山校区,文化氛围很浓郁的,能够使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形成双轮驱动。
文化航母落子之江,建设随即走上快车道。随着《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出炉,“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空间布局初具雏形,经过5年多紧张建设,今年8月,之江文化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走进四馆中体量最大的浙博之江新馆,《浙江一万年》通史展,常常一票难求。上山的炭化稻米、良渚的玉琮王、越王的青铜剑,每一件国宝级文物,都有量身定制的展示空间。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陈水华:(以前)经常受到观众的吐槽,说太老化了,看不清楚,你嘴里哈出来气,凑得越近越模糊。
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 吴丝禾:现在它拥有一个独立柜,我们从四面都可以完整地去看它。馆长看了之后说,这件东西的反面我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普通观众了。
和老馆相比,新馆的展陈面积翻了3倍。宽敞的空间,让浙博库房里的10万多件藏品,都有机会走出深闺,与观众见面。唯独有一件镇馆之宝《剩山图》,由于受到材质的限制,真迹过去10年展出不超过5次。
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 胡裕能:十大镇馆之宝里面这一件《富春山居图》它是一个纸本绢本,经过800年左右的岁月的洗礼,它到现在已经是非常脆弱了。
为了让这幅完成于1350年的传世名画也同样和公众面对面,新馆专门为它量身打造了一个数字化沉浸式展厅,近30米长的环形巨幕上,《富春山居图》的水墨细节被一比一复刻放大。
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 胡裕能:远处有两只飞鸟飞过来,时不时您还能看到这边有在钓鱼的老翁,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自然情景。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 陈水华:因为习总书记提出来说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虽然它自己不会说话,但它有很深的内涵在里边,我们要把它的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
不仅要让展品丰富起来,更要让展馆热闹起来。这幅宋代名画《百子嬉春图》,创新使用透明屏幕,让画中人真正动了起来。独具一格的创意,出自浙博最年轻的策展人——94年的杨霞之手。
浙江省博物馆独立策展人 杨 霞:刚开始拿到那三天是很焦虑的。怎么样在策划思路上去做新的理解、突破,如何从质疑中去找到我自己前进的方向。
如何把抽象的宋韵文化立体呈现,这对杨霞来说难度不小。她先后参阅500多篇论文,遍访古籍名家,历时两年半,最终以一个青年视角诠释的宋韵展破茧而出。为了让年轻人爱上逛展,杨霞还把西湖边的四个“网红”亭子搬进了这个虚拟建筑,配合琉璃灯若隐若现,颜值爆表。
浙江省博物馆独立策展人 杨 霞:总书记说过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其实我们对于文化追寻和传承的一个过程,就是这一道光带引着我们去走进这个展厅,去开启文化的过程,所以也可以是文化之光,也是我们的追光之旅。
在传承中开启追光之旅。如今,一批像杨霞一样的年轻策展人走马上任,用创意打造一个个能逛、能玩、能打卡的互动文化空间。
眼下,图书馆里,全国最大的古籍阅览区,近10万册珍贵古籍走出“象牙塔”,向公众免费开放。非遗馆里,戏曲、吟诗、国乐轮番上演;文学馆里,一场场沙龙、笔会,读者与文化名家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地下一层八万平米的“文化市集”,国风文创、潮流手作,让百姓与文化四季相伴,共享永不落幕的精神盛宴。
省文旅厅厅长 陈广胜:能够看见我们的文明,把书卷气与烟火气有机融合在一起,亲近百姓,亲近市民。
中国蓝时评:人间烟火味 让万年文脉入心润心
之江文化中心开启4个月来,四大场馆人气持续高升,年轻人更是成为观众的主力军。一个新晋的文化地标,为何如此打动人心,是缘于它的贴近人心。无论是博物馆数字化呈现的《富春山居图》、非遗馆古戏台上演的各色戏曲,还是图书馆十万册古籍让人触手可及、文学馆经典场景带人身临其境,寻宝、求知、体验、休闲,人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心头爱。都说人间烟火,最抚凡人,文化不是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而是自带“烟火”的人间芬芳,用规模吸引人、用诚意打动人,万年文脉就能走进人群、浸润人心。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