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展览“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原标题:让展览“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如今,观展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其中科技因素也逐渐凸显,科技主题展览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科技手段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也更加成熟。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本版特推出专题内容和系列文章,展现“博物世界”里的科技范儿和科技助力下的全新“博物之旅”。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

  “一起去逛博物馆好吗?”

  相约“打卡”博物馆、拍摄制作文物表情包、“种草”冷门博物馆、购买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在社交平台聆听文物故事……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攀升,“看展式社交”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新生活方式。

  博物馆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如潮、人头攒动;陕西历史博物馆,预售门票也在假期正式开始前早早售罄……这些盛况反映出当前我国旺盛的博物馆参观需求。据统计,这个“五一”小长假中,全国有5000万人走进了博物馆。

  从古代的皇家“私藏”,到1905年张謇创建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再到如今全国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旧时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近十年,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过去十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展览数、参观人数都翻了一番,平均一年半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诞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介绍说。

  我国202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1222家,增幅达59.9%。

  科技为现代博物馆插上翅膀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

  如中国文字博物馆运用了声光电场景设置、触控红外一体机、多点背投互动、触摸屏组、幻影成像、人影识别、雷达多点互动、AI人像处理、Unity交互小游戏、大屏幕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枯燥的文字“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在“甲骨文猜字谜”互动区,记者看到,该区域的多点背投互动设施通过对红外激光发射器、视频捕捉及实时处理系统等互动技术的妥善组合与改良,可以使多名参观者同时在展示区域进行互动体验并进行比赛,系统会自动判断对错,最终得分最高者获胜。“甲骨文神秘久远又不乏晦涩艰深,此展项可使观众加深对甲骨文字型结构的认识。”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徐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此外,不少博物馆展览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摆脱了实物展览的时空限制,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越来越多博物馆在线上实现了“永不闭幕”。

  “玉楮留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不仅可以看到该博物馆的常设展览、特别展览的内容介绍和展讯,还能在网上对这些展览一睹为快。记者点开“三维场景”按钮,宛如进入了一个展馆的虚拟现实空间,只需轻点鼠标就可移步换景尽览馆藏,通过放大缩小操作,美术藏品的细腻纹理、古墓墙壁上的砖画细节等都可一一清晰呈现,展品介绍也随之弹出,让参观者在线上观展效果却不打折扣。

  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焕发新活力

  拿起“洛阳铲”,敲去外壳,剥离土壤,轻扫浮尘,一件珍贵的“文物”逐渐显露……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与考古发掘结合在一起,匠心独具,使“沉浸式考古”一跃成为网红玩法。

  在以前,博物馆给人们的印象是玻璃橱里的文物展品,写满故事的雕像和画廊里的抽象派画作,是久远的历史遗迹,曲高和寡的艺术殿堂。而今日的博物馆,是孩子们吃着的故宫雪糕,是年轻人热衷搭建的拼装模型,是女孩子们涂的口红、抹的眼影。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各具特色、天马行空的文创产品。围绕博物馆特色内容,把“文化”与“消费”链接起来,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焕发新活力。

  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搭建文博业态融合平台,将“故宫文创产品平台”升级为“故宫文创产业资源生态系统”;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开发的“三星堆面具冰淇淋”采用了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物青铜面具原型,以浓浓的“出土味”和“青铜味”引领博物馆文创的潮流,此外,还逐渐构建起包含动漫、电影、小说、网游等文创产品在内的三星堆新文创体系;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为原型,开发出“马踏飞燕”主题文创系列产品,轻松、搞怪的“丑萌”风格成为博物馆界的爆款文创产品。这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变得越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起来。

  “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等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寓教于乐。”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说。

  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在一些有着悠久的博物馆教育传统的国家,博物馆体验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比如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其馆藏为基础,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设计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相关学案和教案通过其官网完全公开,为学校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抓手。

让展览“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我国,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也正在凸显。各地博物馆与学校、社会机构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合作,推出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新学期伊始,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的讲解员就走进甘肃校园,开展了“莫高学堂——敦煌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介绍,在上学期的授课中,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市6所中小学开设并完成了《敦煌壁画中的霓裳美仪》《石室音画华筵唐音》《丝绸之路上的精灵——飞天》等课程,以引领青少年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莫高窟小小讲解员”活动,该项活动是“馆校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实现了文化遗产地与学校的共通共融。宋淑霞表示,目前已有200余名“小小讲解员”持证上岗,成为弘扬敦煌文化实践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将主题聚焦在“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你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答案有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博物馆将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融入现代社会,以日久绵长的诗意浇灌着生活中的美好。(实习记者 孙越)

[ 责编:王蕾 ]

为您推荐

新春走基层丨浓情年味闹北京 不一样的仪式感

新春走基层丨浓情年味闹北京 不一样的仪式感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6日讯(记者 魏金金)随着岁末年初的脚步渐近,北京的年味也愈发浓郁,各大文博场所和文娱场所纷纷推出...

2025-01-07
美团试点“跑单12小时强制下线”,专家:反内卷信号作用强烈

美团试点“跑单12小时强制下线”,专家:反内卷信号作用强烈

  12月20日,美团披露防疲劳机制试点运行数据:连续跑单触发休息条款的骑手仅占0.18%,99.82%的正...

2025-01-05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

国家统计局:2023年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4%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30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官网消息,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经核算,2023年全国旅...

2025-01-04
前11月9成QDII正收益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涨34%

前11月9成QDII正收益 景顺长城纳斯达克科技ETF涨34%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6日讯 (记者 李荣) 今年前11月,全市场576只(...

2024-12-09
全球首发!信然柴油空压机首个中国本土研发,出口欧洲芬兰共和国

全球首发!信然柴油空压机首个中国本土研发,出口欧洲芬兰共和国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流体机械展览会上,信然集团压缩机公司的展台精彩纷呈,全球首发的中国研发和生产的XR-108...

2024-12-07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