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明亮世界”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初级中学,专家志愿者团队为附近学校初筛近视的学生验光配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初级中学,初筛近视的孩子们排队等待眼部检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初级中学,专家志愿者为需要配镜的学生测量瞳距。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从县城出发,驱车去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荞窝镇株木树小学,需要一个半小时。公路沿山而建,狭窄蜿蜒,汽车行驶的公路上,时不时地出现黄牛、山羊,以及玩耍的儿童……

  普格县于2020年11月17日退出贫困县序列。目前,全县有1所高中,53所小学和初中,加起来共有1035个班级,近5万学生。因当地眼科医疗条件有限,很多近视学生无法及时发现得到矫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天上掉下来的礼物”

  4月16日下午两点半,记者抵达荞窝镇株木树小学时,正赶上学校广播在播放眼保健操口令,正在上体育课的小学生们立刻排队蹲在操场上,做起了眼保健操。校长马海你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5天前,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点亮明眸”公益项目的专家志愿者团队来到了这里,为孩子们进行了眼部疾病筛查并提供免费验光配镜服务。

  马海你坡说,在专家团到来之前,学校对全校594名学生进行了初筛,发现有53名学生裸眼视力低于4.8,经过眼科医生和专业验光师复查,发现共有25名学生需要配近视眼镜。

  六年级班主任阿衣小华老师的班里筛查出了两个近视的孩子。阿衣小华告诉记者,学校里的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孩子跟老人一起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一部手机,在学校时手机由老师保管,放学再还给孩子,以方便他们跟父母联系。很多孩子回家后都会熬夜打游戏、刷视频,导致视力下降,而老人并不会对此进行管束。

  阿地莫子作今年14岁,是阿衣小华班里的学生。她告诉记者,父母在外地打工,她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她每天放学回家后,写完作业,再帮爷爷奶奶干点活,然后就会用手机打游戏,刷视频。上个学期,她发现自己看不清楚黑板了,这件事她只告诉了比她大两岁的姐姐。阿地莫子作的姐姐在普格县读初中,视力也不好,在拼多多上买了一副眼镜,姐姐答应以后也会帮她买一副,但是这个承诺一直没有兑现。

  跟学校里的其他孩子一样,阿地莫子作平时很少有机会离开村镇,更不可能自己去县里配眼镜。她仅在五年级时因为参加舞蹈比赛去过县里一次,对县里唯一的印象就是“非常热”。所以,她自己在拼多多上找了一家眼镜店,由于没有验光,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近视度数,便在客服的推荐下,花了几十元,买了一副200度的眼镜。结果可想而知,度数并不合适,她也只好将就着用,“不然就完全看不清了”。在志愿团队来到学校之前,她已经“将就”了一个多月。这次经过检查,阿地莫子作得知自己的双眼视力都是4.4,不过让她开心的是,一个月后,她就要有一副属于自己的“看得清”的眼镜了。

  阿衣小华班里的另一名近视学生特觉子色反省自己近视的原因是,“经常熬夜看电视到12点以后”,虽然“看黑板很模糊,越来越严重”,但他仍然没敢告诉在外地务工的父母。“因为爸妈不让我熬夜看电视,怕他们揍我。”此前他也没想过自己需要配眼镜,“听大人说,越戴眼镜近视越严重。”特觉子色跟爷爷一起生活,家里还有二嫂和两个弟弟,两个哥哥和大嫂也都在外地打工。特觉子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8岁就会做饭了,现在每天都帮二嫂做饭,两个弟弟也会帮忙,“我们都是互帮互助的”。说起一个月后就能拿到眼镜,他开心地笑了起来,“太高兴了,好像天上掉下来的礼物”。然后他又像个大人似的补充道,“不用自己花钱了。家里6个孩子,还是有点穷”。

  拉普洪兵也是株木树小学的学生,今年12岁,家里有三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弟弟今年只有3岁。“爸妈都在外地打工,爷爷奶奶忙着地里的活儿,也管不了我,他们晚上回来我也不知道。”拉普洪兵是家里的老大,于是承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到吃饭时间了我就给弟弟妹妹做饭”,其余的时间他都在用手机打游戏。发现看不清楚黑板后,他只能抄同桌的笔记,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因为“同学学习没有我好”。拉普洪兵觉得自己成绩还不错,在班里排十几名,他跟爸妈说过想配眼镜,但是爸妈都在外地,所以让他“忍一忍,等到上初中再配”。这次有了免费配的眼镜,拉普洪兵觉得,“爸妈应该很高兴。因为我能看清楚黑板的话,成绩还可以再提高一些。”

  孩子们的视力困境

  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晏和淘告诉记者,志愿者团队在普格县中小学筛查视力时发现,很多孩子因为看不清黑板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些孩子的父母多数长期在外打工,没有时间及精力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同时,大多数村镇没有眼镜店。没有父母陪伴的未成年人很难独自到县城配镜,并且孩子们自己往往只有基本生活费,没有可以用于配眼镜的钱。此外,这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对于配镜的价格承受能力也较弱,而在县级及以下地区配眼镜的成本高,一副眼镜也会成为农村家庭的负担。

  为了弥补当地眼科医疗条件的不足,让偏远地区儿童获得及时的视力健康服务,4月7日到4月19日,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组织了30余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西安、成都和昆明等地的眼科医生和专业验光师,组成专家志愿者团队,走进普格县,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普格县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局的支持下,为该县农村儿童青少年提供免费验光配镜和眼部疾病筛查服务,并为符合救助标准的困境儿童提供斜视矫正手术救助。

  4月17日早晨,记者跟随志愿者团队来到普格县螺髻山镇的螺髻山初级中学。这一天,志愿者团队要为该中学以及周围7所中小学初筛近视的学生验光配镜并进行眼部疾病筛查。

  螺髻山初中三年级有一个重点班,班里有40多名学生,其中30多名筛查出了近视。班主任王茂兰对记者说,这些孩子的近视与学习用功有很大关系。“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先进,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但是电子屏幕对视力影响比较大。”王茂兰很为班里近视的孩子感到心疼,“他们看不清黑板就只能尽量往前排坐,或者自己配眼镜,但是孩子们家庭条件不富裕,平均每家都有四五个孩子,班里一半以上的孩子家长都在外务工,很多家里的地都荒着,有耕种的,农作物也仅为土豆、玉米、水稻,产量不高。配一副眼镜动辄要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是不小的负担。”

  螺髻山初级中学教导主任马桂英告诉记者,按教育部要求,学校每学期都会为学生做一次视力筛查。对视力不好的学生,老师会建议家长给孩子配眼镜,“但只有一小部分近视的学生配了眼镜,绝大多数近视的孩子还是没有眼镜,家长不支持的话我们也没有办法”。马桂英说。

  改变观念是不小的挑战

  初二女生日火么阿色兴高采烈地从验光师手里接过了试戴架,“好清楚啊!”她对记者感叹道。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以前因为看不清楚,“总要眯着眼睛”。爸妈承诺等放假了就会给她配眼镜,“正好赶上这次活动,就不用家里花钱了。”她大笑着说,“每个近视的人都应该很高兴吧。”

  初二女生马阿巫“看东西模糊”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十几名。她觉得自己成绩“不怎么好”跟视力有关,“座位换到后排的时候就看不清黑板了”。不过,对于即将拥有一副“能看清楚”的眼镜,她仍然有很多顾虑:“戴眼镜太丑了,会被同学笑话是‘四眼仔’。”“听说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小,还会加重近视。”

  这天,螺髻山镇特补小学的女生阿力莫子路跟随带队老师来到了螺髻山初级中学参加验光配镜。黑框、橘色眼镜腿,是阿力莫子路为自己选择的眼镜架,她觉得这个镜架很好看,很适合自己,但她对戴眼镜还是有点担心,“听大人说戴眼镜近视度数会越来越深”,不过她表示,“有了一个眼镜,而且是免费的,还是很开心,看不清的时候还是会戴一下”。

  马桂英也感到,现在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孩子们近视发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她认为这是使用电子产品过多,以及用眼习惯不良造成的。马桂英说,学校会安排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一次眼保健操,课间10分钟从教室出来看远方和绿色植物,以缓解眼疲劳。学校健康课也会教授孩子卫生用眼的相关知识,但“效果没有想象中好”。她坦言,“学校关于对学生和家长用眼卫生的科普仍然没有到位,对于纠正家长和孩子对戴眼镜的错误观念也应予以更多关注。”

  然而,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是不小的挑战。组织学生来螺髻山初级中学参加验光配镜的螺髻山镇特补小学带队老师木尔日窝告诉记者,特补小学在进行视力初筛时,筛查出84名需要配眼镜的学生,对于免费配镜,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部分都很高兴,但仍有两个学生的家长不同意孩子参加这项公益活动。“他们不接受孩子视力有问题,认为孩子不需要戴眼镜。所以这次只来了82个孩子。”

  晏和淘也感到,目前,偏远地区儿童眼病治疗的主要障碍,除经济原因外,还有父母的观念问题。“这些父母对于近视的知识了解比较少,很多父母甚至认为戴眼镜会让孩子视力变差,不上学了眼睛就会变好。”晏和淘说,“一些斜视孩子的家长认为,斜视不是急症,治疗的紧迫性不强,也不愿意主动寻求治疗。但其实斜视对孩子的伤害也很大。斜视会让孩子在判断物体距离的时候产生偏差,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大部分斜视可以通过斜视矫正手术进行矫正,然而,不少县级医院没有开展斜视手术的条件,也有些地方把斜视矫正手术定义为整形手术而不是治疗手术,没有把斜视矫正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记者了解到,在株木树小学进行眼病筛查时,志愿者团队发现有3名小学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然而当基金会告知孩子家长可以提供免费手术后,家长仍然表示不接受治疗,他们认为“手术也治不好”,并对老师和基金会工作人员说:“(孩子)看不见就算了。”

  晏和淘告诉记者,此次公益活动共为普格县53所学校1035个班级的孩子进行了视力筛查,免费配镜3774副。与此同时,发现有近50名学生需要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团队会在后续工作中,与当地教育部门及学生家长共同讨论这些困境儿童的手术救助问题。

  在晏和淘看来,一副眼镜并不能解决农村儿童眼健康的根本困境。他告诉记者,基金会公益项目开展贫困救助的目标,是期望通过支持当地的眼科医疗资源发展来建立一个长期的预防和救助体系,在受助地区进行眼健康培训,帮助当地教师和学生掌握视力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我们呼吁全社会都能够共同关注农村儿童的视力健康问题。”晏和淘说。

[ 责编:王蕾 ]

为您推荐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跑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棒

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跑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接力棒

青春梦想,扬帆远航。2024级新生沐浴着晨光,踏上新的人生征途。面对未知与挑战,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书写属于自...

2024-11-03
高校新专业,“新”在哪儿?

高校新专业,“新”在哪儿?

  为培养咖啡领域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云南农业大学今年设立...

2024-11-02
靶向疑难病症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揭示

靶向疑难病症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揭示

原标题:靶向疑难病症的蛋白质降解机制揭示 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英国邓迪大学研究人员详...

2024-10-26
天津大学通识课程带学生读懂人工智能

天津大学通识课程带学生读懂人工智能

原标题:天津大学通识课程带学生读懂人工智能 “我们希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由...

2024-10-19
基于牙膏成分的可食用晶体管面世

基于牙膏成分的可食用晶体管面世

原标题:基于牙膏成分的可食用晶体管面世 意大利理工学院科学家利用牙膏中常见的成分酞菁铜,成功研制...

2024-10-17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