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考古学文化和先秦史料后,发现“小米”这不上档次的名字其实能承载很大的文化意义

当然,北方粟作文化同南方稻作文化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交流融合(随历史气候周期变化)。后来自商周开始,原始汉语人群/华夏文明逐渐扩张,最后由秦汉建立大一统帝国。其实国内旱地农业的主要农作物由粟/小米变为小麦,可能至晚唐五代才完成,包括长江流域(例如江南)稻麦轮作制的形成。毕竟江南出身的唐人李绅都还在诗吟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小米公司致力于人车家全生态,以后若是推出智能化房产项目,名字取作“粟园”还挺有意思。

下附先秦至北魏材料反映的华北农业模式:

转自知乎https://www.zhihu.com/pin/1675571312175685632?native=0&utm_psn=1757864906312187904

汉代以前材料中黍粟稻麦粮食作物的安排大同小异:“春种粟;夏收冬麦+种稻;秋收粟+种冬麦;冬前收稻 ”,粟为优势主粮。

西汉晚期《氾胜之书》相比先秦模式有两个新变化:出现“春种稻/春种麻”的记录。前者或反映汉代水利建设成果(解决了春季稻秧灌溉问题),也与后世农书“粳稻/旱稻”旱田品种出现有关;后者疑似与后世农书“胡麻/苴麻”对应,或为西域引入的纤维作物。同时《氾胜之书》还出现了初春作物“旅麦”,似为春小麦最早记录。

东汉后期《四民月令》中出现春小麦明确记录并种植方案,这或许是因为作者崔寔有五原、辽东边郡(春小麦产区)任职经历。

了解考古学文化和先秦史料后,发现“小米”这不上档次的名字其实能承载很大的文化意义

北魏《齐民要术》引西晋《广志》“旋麦…出西方”,暗示两汉春小麦同样由西域(青藏?北亚?)引进。

为您推荐

“跑”出新速度 新疆铁路双口岸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9万列

“跑”出新速度 新疆铁路双口岸累计通行中欧(中亚)班列突破9万列

  3月23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日用百货、化工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驶出,开往波兰马拉舍维奇。截至当天...

2025-04-03
奋斗在春天里丨货物也能买“船票”了!看多式联运“一单制”的破局之路

奋斗在春天里丨货物也能买“船票”了!看多式联运“一单制”的破局之路

  铁路12306平台很多人都不陌生,我们可以在上面购买火车票。铁路还有个95306平台,这是铁路货运系统,可以在上面为...

2025-04-03
春赏花、夏榨油、秋收粮 “赏花+”扮“靓”经济新增长点

春赏花、夏榨油、秋收粮 “赏花+”扮“靓”经济新增长点

  央视网消息:春回大地,位于浙江桐乡的千亩槜李花争相绽放。槜李是李子的一种,每年3月是槜李花的盛开期。   浙江...

2025-04-03
老工业基地吉林发挥产业优势吸引毕业生留吉兴吉

老工业基地吉林发挥产业优势吸引毕业生留吉兴吉

  中新网长春3月24日电 (高龙安 李彦国)吉林省普通高校光电产业类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长春理工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

2025-03-31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启动

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启动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郭锦辉 3月26日,未来科学城“能源谷”首个标准厂房项目——未来星科能源谷智造产业园正式启动。项目将...

2025-03-29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