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人文经济学丨做好人文经济的“暖文章”

  新华社杭州6月1日电 题:做好人文经济的“暖文章”

  新华社记者冯源

  始建于1984年的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翠苑一区,属于杭州市首批建设的大型住宅小区。近年来,小区改造扎实推进,生活堵点日渐疏解,休闲空间不断拓展,老年食堂升级到4.0版,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一系列充分尊重居民意愿,遵循“民呼我为”的举措,以人文之暖筑牢民生之基。

  从“免费西湖”到湖边座椅的“爱情间距”,从“车辆礼让斑马线”,再到多年来持续褒扬“最美”现象,杭州一直探索以人文之暖筑牢民生之基。发展人文经济,就需要有这样一份“人文之暖”。以人为本的暖色,正是“人文经济学”最为厚重的底色。

  书写人文经济学的新篇章,就需要把“暖”的文章做到实处。暖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美好感受,不凉不热恰到好处。以暖为刻度衡量我们的每一项工作,就需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为衡量标准。暖是一种呵护,需要我们时时留意,处处用心,火候掌控得当。暖是一种心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体现出包容性和共享性,分寸拿捏适度。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做好人文经济学的“暖文章”,有效推动卡点瓶颈的解决,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乡村振兴更有热度,时时处处都涌动着人文之暖。

新华时评·人文经济学丨做好人文经济的“暖文章”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中华文化历来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汉字“经济”的本意原是经世济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文之暖,筑民生之基;以春风送暖,促万物蓬勃;引人心向暖,聚发展伟力。聚人间烟火汇成发展成果,用发展成果点亮万家灯火。

[ 责编:李伯玺

为您推荐

探索“节庆经济+产业升级” 临清开启戏剧美食品牌活动

探索“节庆经济+产业升级” 临清开启戏剧美食品牌活动

  中国经济网5月2日讯(记者 李冬阳) 4月30日,由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商务厅、聊城市人民政...

2025-05-23
老字号王致和亮相糖酒会 科技赋能焕发新活力

老字号王致和亮相糖酒会 科技赋能焕发新活力

  中国经济网3月27日讯(记者 李冬阳) 3月25日至27日,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四...

2025-05-19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营 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即将开馆试运营 有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从1985年凌家滩遗址被发现,到今年正好是40年。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将于5月16日开馆试运营...

2025-05-16
全球首个“北京礼物”咖啡社交概念店亮相北京

全球首个“北京礼物”咖啡社交概念店亮相北京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日讯(记者 许雪媛)2025年4月29日,肯悦咖啡中国第一千家门店正式亮相北京安贞...

2025-05-05
2025首届中国(湘阴)辣椒美食荟开幕 “辣”动产业新征程

2025首届中国(湘阴)辣椒美食荟开幕 “辣”动产业新征程

   2025首届中国(湘阴)辣椒美食荟开幕式现场。   中国经济网湘阴4月25日讯(记者 施晓娟)4月25...

2025-05-02

当前非电脑浏览器正常宽度,请使用移动设备访问本站!